e>
首 页 十三友简介 十三友守则 十三友作品专区 十三友之友专区 古代名篇 当代大家 文学评论 海外名人 感悟与体会
 
何江园地
​ 当今时代的人与工具
访问量:339 作者:何江 发布时间:2025-05-18 返回首页
 
  新华字典对人的定义是: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。其中的关键词是制造工具,使用工具,动物。从动物到高等动物,达尔文、赫胥黎论述了人类进化过程。而制造和使用工具,是进化程度的标志。制造和使用工具与人类进化之间,是互为促进,相辅相成的,且是人类的本质属性,是区别于其他动物,成为地球主宰的核心要素。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,人类制造和使用的工具,从石器到AI,有无数种类。但是,能够引起人类轰动的,当属AI。
  在当今的诗词界,AI已成为热门话题。本文就这一话题,聊做浅议。
  本人给豆包发出指令:“请以阳城山茱萸为题,创作一首七律。”
  豆包迅疾成诗并自行做注:
  《七律·阳城山茱萸》
  霞染阳坡缀赤珠,虬枝垂玉映云途。 
  春滋露叶藏幽壑,秋孕琼浆醉野庐。 
  入药能调千户体,成蹊可引百禽呼。 
  漫山红透传芳远,道地声名贯九衢。 
  注:作品紧扣阳城山茱萸特色,从生长环境(阳坡、幽壑)、四季变化(春叶、秋实),到药用价值、生态影响,再至声名远播展开。“成蹊”化用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暗喻其吸引力,尾联凸显阳城山茱萸的道地地位与影响力。”
  本人又向Deepseek发出指令:“请点评《七律·阳城山茱萸》。”
  Deepseek做了如下点评:
  “《七律·阳城山茱萸》以山茱萸为吟咏对象,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与实用价值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:
  首联“霞染阳坡缀赤珠,虬枝垂玉映云途。”以绚丽的笔触描绘山茱萸的生长环境与形态。阳坡被朝霞浸染,山茱萸果实如赤珠般点缀其间,弯曲的枝条上垂挂着如玉的果实,与云中的山路相映成趣。“赤珠”“垂玉”的比喻既写出果实的晶莹饱满,又赋予其珍贵之感。
  颔联“春滋露叶藏幽壑,秋孕琼浆醉野庐。”通过时空转换展现其生长过程。春日里沾露的枝叶在幽静山谷中生长,秋日则孕育出如琼浆般的果实,令山野农舍为之陶醉。“藏”字写出其幽静之态,“醉”字则巧妙传递果实的甘美诱人。
  颈联“入药能调千户体,成蹊可引百禽呼。”转向实用价值与生态意义。山茱萸可入药调理百姓健康,成林后形成的蹊径能吸引百鸟鸣唱。“千户”“百禽”以夸张手法突显其惠泽之广,对仗工整中见深意。
  尾联“漫山红透传芳远,道地声名贯九衢。”总括全诗,漫山红果传递芬芳,道地药材的美名传遍四方。“红透”呼应首联“赤珠”,形成色彩闭环;“贯九衢”以地理空间的延展强化其声誉之盛。
  全诗四联层次分明:由外貌到内涵,从自然到人文。诗中“赤珠”“琼浆”等意象华美而不失质朴,“调千户体”“引百禽呼”等表述兼具实用与诗意。作者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,将山茱萸的观赏价值、药用价值与生态价值熔于一炉,最终升华为地域文化的象征,体现了咏物诗“不即不离”的创作境界。”
  随后,又将本人相同题材、体裁的作品发给Deepseek,
  阳城山茱萸
  卧龙湾畔几多奇,葱郁全凭蟒水滋。
  秋韵千珠红玛瑙,春光一树碧琉璃。
  非同往昔山东景,又是重阳异客时。
  摩诘当年情未了,吟来今日满山诗。
  并向Deepseek发出指令:“请点评这首七律《阳城山茱萸》。”
  Deepseek点评如下:
  “这首《阳城山茱萸》以地域特色为切入点,通过时空交错的笔法展现山茱萸的独特魅力。以下从意象经营、情感表达、文化用典等方面进行赏析:
  首联"卧龙湾畔几多奇,葱郁全凭蟒水滋。"开篇即以地理风物奠定基调。"卧龙湾""蟒水"的命名赋予自然景观神秘色彩,"几多奇"的设问引发读者好奇,"全凭"二字强调水源滋养对山茱萸生长的重要性。
  颔联"秋韵千珠红玛瑙,春光一树碧琉璃。"运用通感手法形成时空对仗。秋日果实如红玛瑙般晶莹璀璨,春日树冠若碧琉璃般通透苍翠,"千珠"与"一树"的数量对比,暗含生命从繁盛到凝练的过程。宝石喻体既显珍贵,又暗合山西矿藏丰富的地域特征。
  颈联"非同往昔山东景,又是重阳异客时。"转入人文抒怀。通过"山东景"与"异客时"的今昔对比,既点明山茱萸道地产区的独特性,又巧妙化用王维"每逢佳节倍思亲"的意境。双关语"异客"既指他乡游子,又暗喻山茱萸作为药用植物的特殊身份。
  尾联"摩诘当年情未了,吟来今日满山诗。"以王维(字摩诘)典故收束全篇。诗人想象王维未尽的茱萸情结,在当代化作漫山诗篇。此联既呼应重阳佩茱萸的古老习俗,又将传统文化基因注入现代景观,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  全诗艺术特色有三:一是色彩运用极具张力,红碧交织的视觉对比贯穿全篇;二是结构上采用"现在-过去-现在"的回环式时空叙事;三是将"蟒水滋""山东景"等地方元素与"摩诘""重阳"等文化符号有机融合。尾句"满山诗"的意象,既实指山茱萸红叶如诗行遍野,又暗喻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,可谓余韵悠长。”
  不难看出,豆包的作品,格律上存在出韵、不对仗等问题,而Deepseek没有指出来,说明Deepseek不懂格律。
  相同操作,给了几个AI,大同小异。篇幅所限,恕不赘述。
结语:
  人类进化到当今时代,其工具已然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。AI作为时代的宠儿,其进化速度、聪明程度、知识存储、运算能力等等,都是每个自然人所无法企及的。但是,无论如何,AI终究还是人类的工具,其行为必须有人的指令。这是核心要素。
  一言以蔽之,没有人的指令,AI不会有所行为。在意识形态领域,人没有说过的话,AI是说不出来的。AI可以运用自身强大的运算能力和知识储备,将人类有史以来说过的话,经过分析综合,重新排列组合,形成新的意象,这是它的长版。而就目前看,格律诗词相关知识,还是它的短板。
  工具永远是工具,永远需要制造它的主宰者控制。不敢说将来工具会进化到什么程度。有朝一日,工具不需要接受指令而可以有所行为,那将是人类退出主宰地球之时。真的会有那一天吗?细思极恐。

 

主办单位:营口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 邮箱:yk222999@126.com 辽ICP备2023002710号-1

网站推广: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: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(国家批准建站单位)